时间: 2025-04-29 11:2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9:15
“春风沂水”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论语·先进》。字面意思是指春天的风和沂水(沂河的水),比喻自然的美好和和谐。基本含义是指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常用来形容环境宜人、气氛和谐。
“春风沂水”源自《论语·先进》,原文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里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后来被概括为“春风沂水”,用来形容自然和谐的美好景象。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和谐一直被视为理想的生活状态。“春风沂水”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谐、宁静的情感反应。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春天的田园风光、鸟语花香,以及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情景。
在描述一个宁静的乡村或一个和谐的社区时,我可能会使用“春风沂水”来形容那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沂水间,桃李笑开颜。 鸟语花香里,人间四月天。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春天的田园风光,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鸟儿的歌唱和溪水的潺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ring breeze and clear waters”,但这种表达不如“春风沂水”那样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春风沂水”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也体现了*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传递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古今为学之人不少,研精则或乏~之致,萧疏则或难致知深造之诚。
1.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沂】 (形声。从水,斤声。本义:沂水。古水名)。 同本义。
4.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