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3:4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3:45:21
外籍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外国的”或“来自外国的”。它通常用来指代那些拥有外国国籍的人,即非本国公民。
在不同的语境中,“外籍”这个词的使用有所不同:
“外籍”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外”和“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籍”指的是记录个人信息的官方文件,而“外”则表示“外部”或“非本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外国国籍的人。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外籍人士的存在是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外籍人士也可能面临语言障碍、文化适应问题和社会歧视。
对于一些人来说,“外籍”可能唤起对异国情调的好奇和向往;而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引发对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与多位外籍同事合作,他们的不同视角和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体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外籍”:
在异国的街头,外籍的脚步
踏响了陌生的旋律,
每一块石板,每一缕风,
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外籍艺术家在街头绘画,周围是不同肤色和语言的人群。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具有异国风情的乐器演奏。
在英语中,“外籍”可以对应为“foreign”或“expatriate”。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待外籍人士的态度和政策也有所不同。
“外籍”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国籍标识,它还涉及到身份认同、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等多重层面。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外籍”这个词对于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至关重要。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