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3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34:31
哀的美敦书(ultimatum)是一个源自拉丁语的词汇,字面意思是“最后的”或“极限的”。在现代英语中,它指的是一种正式的、最后的警告或要求,通常伴随着如果对方不遵守就会采取严厉措施的威胁。在政治和外交领域,哀的美敦书通常是一国对另一国发出的最后通牒,要求对方在限定时间内满足某些条件,否则将面临战争或其他严重后果。
哀的美敦书源自拉丁语“ultimatus”,意为“最后的”。在中世纪拉丁语中,它开始被用作法律术语,表示最后的判决或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政治和外交领域,成为描述最后警告的常用词汇。
在20世纪的国际关系中,哀的美敦书经常出现在重大冲突和危机中,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塞尔维亚危机。它反映了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博弈和紧张关系。
哀的美敦书通常带有一种紧迫和威胁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紧张的对峙和可能的冲突。它激发人们对后果的担忧和对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在个人生活中,哀的美敦书可能出现在家庭纠纷、工作冲突或个人关系中,作为一种表达最后立场和决心的方式。
在诗歌中,哀的美敦书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无法回头的情感状态:
爱情如哀的美敦书, 一旦发出,无法撤回。 心跳加速,时间紧迫, 每一秒都是最后的钟声。
哀的美敦书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的谈判场景,严肃的面孔和紧迫的气氛。在音乐中,它可能与紧张的旋律和急促的节奏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哀的美敦书有不同的对应词汇,但其核心意义——最后的警告或要求——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法语中,它被称为“ultimatum”,在德语中是“ Ultimatum”。
哀的美敦书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在专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个人生活中扮演着表达最后立场的角色。了解其词源和演变,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其在语言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的】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鲜明的样子。
【引证】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
3.
【美】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美,甘也。 、 《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然后天地之美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食必珍美。
【组词】
美酒;美甘甘、 美味、 美食
4.
【敦】
古代食器 。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引证】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
5.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