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1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11:08
拾遗补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捡拾遗漏的东西,补充缺失的部分。基本含义是指在已有的基础上,补充不足或遗漏的部分,使之更加完整或完善。
拾遗补阙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原文是“拾遗补阙,以辅王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补充和完善意义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拾遗补阙** 强调的是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整体的完善。这种思想在教育、文学和艺术等领域都有所体现,鼓励人们在各个领域追求卓越和完美。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和细致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完美的追求。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工作的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拾遗补阙的情况。例如,在准备一个重要的演讲时,我不断回顾和补充遗漏的信息,确保演讲内容的完整性和说服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拾遗补阙 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
春风拂过绿意浓,
拾遗补阙花更红。
细雨润物无声处,
完美无瑕景自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艺术家在画布上细致地添加细节,每一笔都是对画面的拾遗补阙。在音乐中,可以联想到一段旋律中加入的和声,为整体音乐增添了层次和丰富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ill in the gaps" 或 "complement the missing par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都是补充和完善。
拾遗补阙 这个成语强调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整体的完善,无论是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完美的追求。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
1.
【拾】
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同: 涉
【组词】
拾级
2.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
3.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补,完衣也。 、 《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 、 唐·白居易《村居卧病》-补褐防寒岁。
【组词】
补衣;补袜;补衬、 补衣
4.
【阙】
去除。
【引证】
《周礼》-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
挖掘。
【引证】
《左传》-若阙地及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