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2 08:2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8:27:54
词汇“卤簿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卤簿”可能指的是一种记录或账簿,而“使”则有使用或操作的含义。结合起来,“卤簿使”可能指的是负责管理或操作这种记录簿的人员。然而,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一假设进行。
“卤簿使”可能指的是在古代或特定行业中负责管理记录簿的人员。这些记录簿可能用于记录财务、物资、人员等信息。
由于“卤簿使”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行业的专业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这个词汇。例如,在描述古代官府或商业机构的运作时,可能会提及“卤簿使”。
“卤簿使”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记录和管理系统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逐渐被更现代的词汇所取代,如“会计”、“出纳”等。
在古代社会,记录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卤簿使”这样的职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负责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现代人来说,“卤簿使”可能带有一种古老和专业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府和严谨的记录工作,可能引发一种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感。
由于“卤簿使”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生活中并没有直接遇到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在阅读古代文献或了解古代社会结构时,可能会接触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个关于古代官府的故事时,我可以使用“卤簿使”这个词汇来描述一个负责记录和管理的角色,增加故事的历史感和真实性。
想象一个安静的房间,桌上堆满了古老的账簿,一位身穿古代服饰的人正专注地记录着每一笔交易。这种场景可能与“卤簿使”这个词汇相关联。
由于“卤簿使”是一个特定于汉语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职位可能被称为“会计”、“出纳”等。
通过对“卤簿使”这个词汇的分析,我更加了解了它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太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记录和管理工作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生僻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理解历史背景。
1.
【卤】
(象形。金文字形,象盐罐(或盐池)中有盐形。本义:盐碱地)。
同本义。
【引证】
《春秋·昭公元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鹵。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表淳卤,数疆潦。 、 杜甫《盐井》-卤中草木白。
【组词】
卤田、 卤莽、 卤泻、 卤地
2.
【簿】
(形声。从竹,溥(pǔ)声。本义:登记事物的册子)。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张释之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上:皇上;上林尉:官名。)
【组词】
练习薄;账簿;簿籍、 簿钞
3.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