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2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21:20
亦作"雠校"; 校勘。
1.
【雠】
(形声。从言。雔(chóu)声。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言相当也。-雠,犹应也。 、 《三苍》-雠,对也。 、 《诗·大雅·抑》-无言不雠。 、 《左传·僖公五年》-忧必雠也。 、 《战国策·赵策一》-著之盘盂,属之雠柞。
【组词】
雠祚
2.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