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4:20
“狼号鬼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狼嚎叫和鬼呼喊,形容声音凄厉、恐怖,通常用来比喻人发出刺耳、令人不安的声音或叫喊。
“狼号鬼叫”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源自古代人们对自然界中狼和鬼的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各种令人不安的声音。
在**传统文化中,狼和鬼都是带有负面象征意义的生物,因此这个成语在描述某些极端情绪或情境时非常贴切。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恐惧和不安,联想可能包括黑暗、孤独和绝望。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某些恐怖电影中的音效,或是形容某人在极度痛苦时的叫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风中传来狼号鬼叫,星辰颤抖,月影婆娑。”
结合恐怖电影的音效和画面,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lood-curdling screams”(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恐怖感。
“狼号鬼叫”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恐怖和不安的情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不敢大声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叫的。
1.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
2.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
3.
【鬼】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鬼,人所归为鬼。 、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 《易·睽》-载鬼一车。 、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 、 《淮南子·本经》-苍颉作书鬼夜哭。 、 《楚辞·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林觉民《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组词】
鬼伯、 鬼雄、 鬼物、 鬼教
4.
【叫】
(形声。本义:呼,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叫,嘑也。 、 《诗·小雅·北山》-或不知叫号。 、 《楚辞·疾世》。注:“急呼也。”-叫我友兮配耦。 、 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 、 唐·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
【组词】
叫命、 叫聒、 叫号、 叫头、 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