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4:15
“弄巧呈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巧妙的手法表现出顺从或乖巧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表现得聪明或顺从,但实际上可能并非真心如此。
在文学作品中,“弄巧呈乖”常用来描绘那些表面上看似乖巧、顺从,实则心机深沉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为了讨好他人或逃避责任而故意表现得乖巧。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人的行为动机和社交策略。
同义词:
反义词:
“弄巧呈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表面行为与内心真实想法之间差异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虚伪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真诚和直率被视为美德,而“弄巧呈乖”则被视为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人际关系和职场行为时。
“弄巧呈乖”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虚伪、不真诚和欺骗。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警惕,辨别他人的真实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表面上看似友好和顺从,但实际上却在背后搞小动作。这种行为让我想到了“弄巧呈乖”这个成语,提醒我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弄巧呈乖”:
春风拂面笑颜开,
弄巧呈乖心难猜。
表面温柔藏深意,
人间何处不虚怀。
在视觉上,“弄巧呈乖”可以联想到那些表面光鲜亮丽,实则内心复杂的画面,如戏剧中的面具或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表面甜美,实则充满心机的对话或歌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tting on a show”或“acting nice”,这些表达也传达了表面行为与内心真实想法之间的差异。不同文化中对于虚伪行为的描述和评价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对于真诚与虚伪的普遍关注。
通过对“弄巧呈乖”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人际关系和行为动机方面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警惕,辨别他人的真实意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沟通技巧和洞察力具有重要意义。
你若是弄巧呈乖,我着你须臾间除鳞切尾。
1. 【弄】
2.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3.
【呈】
(形声。从口,壬(tǐng)声。本义: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呈,平也。
4.
【乖】
(会意。小篆字形,象羊角形,从“北”。从“北”,取其分背的意思。本义:背离,违背,不和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乖,戾也。 、 《贾子道术》-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 、 《楚辞·怨世》-吾独乖刺而无当兮。 、 《广雅》-乖,背也。 、 《左传·昭公三十年》-楚执政众而乖。 、 晁错《论贵粟疏》-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 唐·李朝威《柳毅传》-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 汉·王充《论衡·薄葬》-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
【组词】
乖礼、 乖角、 乖贰、 乖背、 乖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