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0:53
“世尊”是一个**术语,通常用来尊称佛陀,即释迦牟尼佛。字面意思是指在世间最受尊敬的人,是对佛陀的尊称,表达了对佛陀无上智慧和慈悲的敬仰。
在文献和仪式中,“世尊”是一个常用的尊称。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述故事或佛陀生平的作品中,这个词汇经常出现。在口语中,尤其是在徒之间的交流中,也会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对佛陀的尊敬。
同义词:佛陀、如来、释迦牟尼等,这些都是对佛陀的不同尊称,各有其特定的和文化含义。 反义词:在语境中,没有直接的反义词,因为“世尊”是对佛陀的尊称,不存在与之相对的负面词汇。
“世尊”一词源自梵文“Bhagavat”,意为“受尊敬的”或“有福的”。在传入后,这个词汇被翻译为“世尊”,并在****文化中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世尊”是对佛陀的最高尊称,体现了徒对佛陀的无限敬仰和信仰。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在亚洲社会中的深远影响和重要地位。
“世尊”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庄严、尊敬和宁静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以及**教义中的和平与解脱。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世尊”这个词汇,但在参与活动或阅读文献时,会频繁接触到这个词汇,感受到其深厚的**和文化意义。
在创作一首关于**的诗歌时,可以这样使用:“世尊之光,照耀心田,指引迷途,归于宁静。”
在视觉上,“世尊”可能让人联想到佛陀的雕像或画像,以及寺庙的宁静氛围。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音乐或诵经声,带来一种平和与安宁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世尊”通常被翻译为“Buddha”或“Blessed One”,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佛陀的尊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佛陀的尊敬和敬仰。
“世尊”这个词汇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佛陀的尊称,也是教义和精神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精神内涵。
1.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
【尊】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双手捧着尊,从酉,从収(gǒng)。小篆从酋,从収。或作寸。本义:酒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罇。-尊,酒器也。 、 《周礼·大宗伯》。司农注:“献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辩六尊之名物。 、 《礼记·明堂位》-尊用牺象山罍。 、 《仪礼·士冠礼》-侧尊。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
【组词】
携尊、 尊觯、 尊爵、 尊彝、 尊中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