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4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49:57
词汇“愿谨”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组合词,由“愿”和“谨”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结合起来,“愿谨”可能指的是一种谨慎的愿望或小心表达的希望。
由于“愿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表达愿望时的谨慎态度,或者在某些正式场合中对愿望的恭敬表达。
由于“愿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表达愿望时可能会强调谨慎和恭敬,尤其是在涉及重大或敏感话题时。
“愿谨”可能给人一种温和、谦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一个人在表达愿望时的谨慎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愿谨”这个词汇,但在某些正式或敏感的场合,谨慎地表达愿望是一种礼貌和尊重的表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愿谨”来表达一种柔和而谨慎的情感:
愿谨之心,如细雨轻洒,
在寂静的夜里,悄悄发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安静的房间里,小心翼翼地写下自己的愿望,周围是柔和的灯光和安静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表达愿望时的谨慎态度是普遍存在的。
“愿谨”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在表达愿望时的谨慎和尊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
2.
【谨】
(形声。从言,堇(qín)声。本义:谨慎,小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谨,慎也。 、 《诗·大雅·民劳》-以谨无良。 、 、 《荀子·王制》-谨畜藏。 、 《楚辞·怀沙》-谨厚以为厚。 、 《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谨食之。 、 清·张廷玉《明史》-不自谨惜。 、 清·刘开《问说》-谨护其失。
【组词】
谨畏、 谨肃、 谨言、 谨厚、 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