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4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48:37
词汇“尘寀”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尘世间的纷扰、混沌或不洁的状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尘寀”字面意思是指尘土堆积的地方,引申为尘世的纷扰、混沌或不洁的状态。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社会的混乱、人心的浮躁或环境的污浊。
“尘寀”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尘”和“寀”组成。“尘”指尘土,“寀”有堆积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丰富,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尘世纷扰的感慨。
在传统文化中,“尘寀”常与“出尘”相对,表达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在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尘缘”、“尘劳”等。
“尘寀”一词常带有一种沉重、压抑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尘世的纷扰和混沌。在文学创作中,常用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例如,在阅读《红楼梦》等古典小说时,可能会感受到作者对尘世纷扰的深刻描绘。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 “尘寀之中,我心如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有英语中的“chaos”(混乱)、“turbulence”(动荡)等。
“尘寀”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虽然在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文化语境中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尘世纷扰的态度和表达方式。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曀】
[天阴沉] 阴而有风;天色阴暗
【引证】
《说文》-曀,阴而风也。诗曰:“终风且曀。” 、 《释名》-阴而风曰曀。曀,翳也,言云气掩翳日光使不明也。
【组词】
曀阴、 曀晦、 曀曀、 曀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