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6:40
词汇“土粉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以下是基于可能的含义进行的分析:
“土粉子”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由土壤磨成的粉末,或者是某种由土壤制成的物质。在某些方言或地区,它可能指代一种特定的建筑材料或农业用品。
由于“土粉子”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它的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地区或行业。例如,在农业领域,它可能指代用于施肥或改良土壤的某种土质粉末。在建筑领域,它可能指代用于砌墙或抹灰的土质材料。
“土粉子”的词源可能与当地的语言习惯和物质文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物质不再被使用或认知,这个词汇可能会逐渐消失。
在某些农村地区,使用土粉子可能是传统农业实践的一部分,反映了当地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适应。
对于不熟悉这个词汇的人来说,“土粉子”可能会引起一种原始、朴素或乡土的联想,唤起对农村生活和传统技艺的情感。
由于“土粉子”不是一个通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局限于特定地区或行业的人士。例如,一个农业专家可能会在讨论土壤改良时使用这个词汇。
在文学创作中,可以将“土粉子”作为一个象征元素,代表自然、传统或乡土文化。
想象一下,一个老农在田间撒播土粉子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泥土的气息和风吹过田野的声音。
由于“土粉子”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土粉子”作为一个特定且不常见的词汇,它的学习和分析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特定地区文化和语言多样性的认识。在实际应用中,这个词汇的掌握可能对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士更为重要。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粉】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粉,傅面者也。 、 《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藻火粉米。 、 《世说新语·汰侈》-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