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3:09
词汇“[甿郊]”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方言中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我能找到的信息中对其进行分析。
“甿”字在古汉语中指的是田野、乡野,或者指乡民、农民。而“郊”字则指的是城市的外围地区,即郊区。因此,“甿郊”可能指的是乡野与城市交界的地方,或者是郊区的乡村地区。
由于“甿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文或历史文献中,它可能用来描述古代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地带。
由于“甿郊”不常见,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同义词:乡郊、郊野、乡间 反义词:市区、市中心、城区
“甿”字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田野也”。而“郊”字则源自古代城市规划的概念,指城市的外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甿郊”这个词可能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甿郊”可能指的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这里既有城市的便利,又有乡村的自然风光。在现代,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保留了传统农耕文化的郊区地区。
对于我来说,“甿郊”这个词可能带来一种宁静、自然和传统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远离喧嚣城市生活的田园风光。
由于“甿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照甿郊地,稻香随风入梦来。”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阳光洒在郊区的田野上,稻田中传来农民劳作的声音,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甿郊”这个词。
由于“甿郊”是一个特定于中文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英语中,可能会用“suburban countryside”或“rural outskirts”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甿郊”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城市与乡村交界地带的概念。在现代,它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保留了传统农耕文化的郊区地区。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
1.
【甿】
古指农村居民。
【引证】
《说文》-甿,田民也。从田,亡声。 、 《周礼·遂人》。注:“变民言甿异外内也。”-以下剂致甿。 、 《史记·陈涉世家》。集解:“田民曰甿。”-甿隶之人。 、 唐·韦应物《答崔都水》-甿税况重叠,公门极熬煎。
【组词】
甿隶、 甿税
2.
【郊】
(形声。从邑,交声。从“邑”,表示与城郭、行政区域有关。本义:上古时代国都外百里以内的地区称“郊”)。
郊区。
【引证】
《说文》。按,周时距离国都五十里的地方叫近郊,百里的地方叫远郊。-郊,距国百里为郊。 、 《诗·魏风·硕鼠》-适彼乐郊。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素服郊次。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洒江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始知郊田。 、 《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 、 《周礼·质人》。注:“远郊也。”-郊二旬。 、 《仪礼·觐礼》。注:“谓近郊。”-至于郊。
【组词】
郊祀、 郊圻、 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