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2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27:07
“仙灵脾”是一个中药词汇,指的是一种名为“淫羊藿”的植物,学名为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在中医中,仙灵脾被用作补肾壮阳、强筋骨的药材,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腰膝酸软等症状。
仙灵脾的名称来源于其药用功效和传统中医理论。在古代,人们发现这种植物具有增强体力和性能力的效果,因此赋予了它“仙灵”和“脾”(在中医中指代肾)的名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补肾壮阳是一个重要的健康话题,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仙灵脾作为一种传统药材,承载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和追求。
提到仙灵脾,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传统医学的智慧和自然疗法的安全性。它也可能唤起人们对健康和活力的积极情感。
由于仙灵脾是一个专业的中药词汇,个人应用通常限于在中医治疗或健康管理中。例如,在遵循中医师的建议下,可能会使用含有仙灵脾的药方来改善健康状况。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仙灵脾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治愈力量。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植物或药材用于类似的医疗目的。例如,在西方草药学中,可能会有类似的壮阳植物。
仙灵脾作为一个中药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中医学和健康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其含义和应用,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医学和文化。
1.
【仙】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僊,长生迁去也。 、 《汉书·郊祀志》-求僊人羡门之属。 、 《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仙圣为之臣。
2.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
3.
【脾】
(形声。从月(肉);卑声。本义:脾脏。人和脊椎动物的内脏之一,是贮血和产淋巴与抗体的器官,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中医称“五脏”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脾,土藏也。 、 《春秋元命苞》-脾者,谓之主。 、 《礼记·月令》-祭先脾。
【组词】
脾土、 脾析、 脾家、 脾和、 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