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3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36:55
词汇“不至”字面意思是指“不会到达”或“不会达到某个程度”。它通常用来表示某事物或情况不会达到某种预期的状态或水平。
在文学中,“不至”常用于描述某种程度的限制或界限,例如:“他的悲伤不至于让他放弃希望。”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事的轻描淡写或安慰,如:“这点小事不至于让你生气吧?”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工程学,它可能用来描述某种安全界限,例如:“这种材料的耐热性不至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熔化。”
同义词中,“不足”强调数量或程度的欠缺,“不及”强调未达到标准或要求,“未达”和“未至”则更直接地表示未到达某个点。反义词中,“达到”表示成功到达某个目标,“至极”和“极致”表示达到了最高或极限的状态,“完全”表示没有任何欠缺。
“不至”由“不”和“至”两个字组成,“不”表示否定,“至”表示到达或达到。在古代汉语中,“至”已有到达的含义,而“不至”则是对这一动作的否定。随着语言的发展,“不至”逐渐固定为一个常用的否定表达。
在中华文化中,“不至”常用于表达一种中庸之道,即避免走极端,保持适度的态度。在社会交往中,使用“不至”可以缓和语气,避免过于直接或激烈的表达。
“不至”给人一种安慰和放松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事情不会变得太糟糕或超出控制。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使用“不至”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冷静和乐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不至”来安慰朋友或家人,尤其是在他们遇到小挫折时,我会说:“这点小事不至于让你烦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至”:
夜幕降临,星辰不至,
心中灯火,依旧明亮。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海边,望着远方的地平线,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耳边是海浪的声音。这个场景可以让人联想到“不至”的意境,即虽然远方的事物未至,但眼前的景象依然宁静美好。
在英语中,“不至”可以对应为“not reach”或“not go so far”。例如,“His anger did not reach the point of violence.”(他的愤怒不至于达到暴力的程度。)
通过对“不至”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它在表达中庸、安慰和限制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不至”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意思,避免过于极端或激烈的言辞,从而促进更和谐的交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