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4:02
“桃李月”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它可能是由“桃李”和“月”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桃花和李花盛开的月份”,通常指的是春季,特别是农历三月,此时桃花和李花盛开,景色宜人。
由于“桃李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被用来形容春天的美景,或者比喻教育成果,因为“桃李”在**文化中常用来比喻学生或弟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文化讨论中。
同义词:春月、花月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秋冬的月份对比,如“腊月”、“霜月”。
“桃李”一词源自**古代文学,常用来比喻学生或弟子,如“桃李满天下”。而“月”则是时间单位。将两者结合,可能是现代人为了形容特定时节的美景而创造的词汇。
在**文化中,桃花和李花都象征着春天和生命的活力。因此,“桃李月”可能被用来形容充满生机和美丽的春天。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美丽的花朵和愉悦的心情。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春天或校园生活时,可以用来增添文学色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桃李月下,春风拂面,花香四溢,心随花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桃花和李花盛开的景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快的春日乐曲,如《春之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意象来描述春天的美景。
“桃李月”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富有诗意和美感,能够用来形容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添文学色彩。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3.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