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58:59
朝觐(zhāo jì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前往朝拜或参拜。在**语境中,它特指伊斯兰教徒前往麦加的朝圣活动,即“哈吉”(Hajj)。
朝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朝”意为朝向、前往,“觐”意为参拜、朝见。在古代,它可能指朝见君王或朝拜圣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伊斯兰教传入**后,它逐渐特指伊斯兰教的麦加朝圣。
在伊斯兰文化中,朝觐是五功之一,是每个有能力进行的*一生中至少要进行一次的*义务。它不仅是个人信仰的体现,也是全球团结的象征。
朝觐一词常常带有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虔诚的信仰、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心灵的净化。
在个人经历中,朝觐可能与**信仰的深度体验相关,如亲历麦加朝圣的***可能会分享他们的精神旅程和心灵感悟。
在诗歌中,朝觐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旅程或心灵的追求:
心灵朝觐着真理的殿堂, 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朝觐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麦加的克尔白天房、成群的朝圣者以及诵经的声音,这些图像和声音共同构成了朝觐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不同文化中,朝觐的概念有不同的体现。例如,教的朝圣(Pilgrimage)也是一种前往圣地的活动,如前往耶路撒冷或罗马。
朝觐是一个充满和文化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指代具体的活动,也象征着精神上的追求和心灵的净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深化对不同文化和**传统的认识。
1.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
2. 【觐】 (形声。从见,堇(qín)声。本义: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帝王)。 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