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3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0:39
“僵仆”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人或动物因疾病、寒冷、疲劳等原因而身体僵硬、无法动弹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
在文学作品中,“僵仆”常用来形容人物因极度疲惫或受到惊吓而身体僵硬,无法行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可能被更现代的词汇如“僵硬”、“动弹不得”所替代。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生物学,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类似状态。
“僵仆”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中对人类或动物因极端情况而失去活动能力的描述。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被更现代、更具体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僵仆”常用来形容战场上的士兵或因自然灾害而受困的人们。这种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极端环境下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
“僵仆”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无助的感觉,联想到寒冷、孤独和绝望的情境。它可能引发对人类在极端环境下脆弱性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僵仆”这个词汇的情况。它更多出现在阅读古代文献或特定历史故事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寒风中,他僵仆如石,心却燃烧如火。”
想象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人孤独地僵仆在雪地上,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风声呼啸。这种场景可能引发对孤独和生存挑战的深刻思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zen stiff”或“paralyzed with fear”,但这些表达更现代,且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有所不同。
“僵仆”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和学习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演变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僵】
(形声。从人,畺(jiāng)声。本义:仰面向后倒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僵,偾也。 、 《吕氏春秋·贵卒》。注:“偃也。”-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 《史记·苏秦传》。注:“仆也。”-佯僵而弃酒。 、 《汉书·梁平王襄传》-即诈僵仆阳病。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僵仆烦愦。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偃仰僵仆。
【组词】
僵死、 僵伏、 僵毙
2.
【仆】
(会意。从人,从菐,菐亦声。古文从臣,从菐。甲骨文字形,象一个罪人端着畚箕,从事卑贱劳动之形。本义:供役使的人。即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僕,给事者。 、 《诗·大雅·既醉》-景命有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