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2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24:17
农畜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农业生产中饲养的牲畜,主要用于提供肉、奶、毛皮、劳动力等。它通常包括牛、羊、猪、马等家畜,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农畜 可能被用来描绘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勤劳,或者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简单地指代农场上的动物。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科学或畜牧业,农畜 则有更精确的定义和分类。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家畜 更强调这些动物是被人类驯养的,而 牲畜 则更多用于指代用于农业生产的动物。
农畜 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农”指农业,“畜”指饲养的动物。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范围也有所扩展。
在许多农业社会中,农畜 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它们不仅提供食物和原材料,还参与许多传统仪式和节日。
农畜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勤劳的农民和健康的生态环境。它也可能唤起对传统农业生活方式的怀念。
在我的家乡,农畜是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帮助家人喂养和照顾牛羊,这些经历让我对农畜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农畜:
晨曦中,农畜的低鸣, 唤醒了沉睡的田野。 牛蹄踏过湿润的泥土, 绘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
想象一幅画面:阳光下,一群牛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远处是忙碌的农民。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牛羊的叫声和农民的吆喝声。
在不同文化中,农畜 的角色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牛被视为神圣的,而在其他文化中,牛主要是作为食物和劳动力来源。
农畜 这个词不仅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与农业和乡村生活相关的主题。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畜】
饲养。
【引证】
《礼记·曲礼》-畜鸟者则勿佛也。 、 《楚辞·大招》-畜鸾皇只。 、 《徐霞客游记》-则架竹为巢,下畜牛羊豕。
【组词】
畜置
养育。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天下谁畜之。 、 《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 、 《诗·小雅·我行其野》-尔不畜我,复我邦家。
【组词】
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