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1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10:23
词汇“口教”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语境下的表达。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口教”字面意思是通过口头传授知识或技能。它强调的是非书面的、直接的口头交流方式。
由于“口教”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可能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比如在某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中,师傅可能会通过口头教学的方式传授技艺给徒弟。
由于“口教”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口”(表示口头)和“教”(表示教学)两个字组合而成的。
在某些传统文化或技艺传承中,口教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没有书面记录的情况下。
“口教”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师徒关系和技艺的传承,带有一种温馨和传统的情感。
由于“口教”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但在某些特定的技艺传承中,口教可能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口教”作为一种传承方式来描述,例如:
“口教”可能让人联想到师傅和徒弟之间的对话,或者是技艺传承的场景。
在不同文化中,口头传授知识的方式可能都有存在,但没有一个特定的词汇与之对应。
“口教”作为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强调了口头传授知识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文化和技艺的传承方式。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