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0:14
庭训 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家庭中由长辈对晚辈进行的道德、礼仪、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训导。它强调的是家庭内部的教育和传承,通常涉及家族的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庭训 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庭”指家庭或庭院,“训”指教导或训诫。在古代,家庭教育被视为非常重要,因此庭训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传统文化中,庭训被视为家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道德教育,还包括对家族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庭训在维护家族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庭训往往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氛围和严格的教育方式,它可能带来正面的情感反应,如尊敬和感激,也可能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压力和束缚。
在个人生活中,庭训可能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上,如强调礼貌、勤奋和责任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庭训来表达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家风代代传,庭训润心田。
礼仪存千古,德行照世间。
庭训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聚会的场景,长辈在庭院中对晚辈进行教导,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温馨的家庭音乐和和谐的谈话声。
在不同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普遍存在,但具体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发展,而东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集体主义和传统价值观。
庭训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形式,在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产生深远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庭训这一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
【庭】
(形声。从广,廷声。广(yǎn),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庭,宫中也。 、 《荀子·儒效》-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 、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藜棘树于中庭。
【组词】
庭落、 庭庑、 庭炬、 庭阶
2.
【训】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训,说教也。 、 《书·顾命》-大训。 、 《左传·文公六年》-告之训典。 、 《国语·晋语》。注:“教也。”-是为明训。 、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 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训俭示康。
【组词】
训蒙、 训蒙教授、 训人、 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