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3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37:18
子侄:指兄弟的儿子,即侄子,或者泛指家族中较自己辈分低的男性晚辈。
“子侄”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子”指儿子,“侄”指兄弟的儿子。随着语言的发展,“子侄”逐渐泛指家族中的年轻男性晚辈。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深厚,“子侄”作为家族成员的一部分,承载着家族的延续和传承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交往中,对待子侄的态度往往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子侄”一词常常带有一种温馨和关怀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家族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在表达时,使用“子侄”可以传递出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期望。
在家族聚会中,长辈们常常会询问子侄们的近况,关心他们的学业和事业,这种互动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子侄”来表达家族的情感和传承:
家风代代传,子侄承先志。 岁月悠悠过,亲情永不离。
在英语中,“nephew”对应“侄子”,而“子侄”则可以泛指多个晚辈。不同文化中对家族关系的称呼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家族成员的关怀和责任感。
“子侄”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家族关系的亲疏远近,还承载了家族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子侄”这个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家族情感和价值观。
1.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2.
【侄】
(侄为姪的俗字)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子女。
【引证】
《说文》-姪,兄之女也。从女,至声。 、 《尔雅》-女子谓兄弟之子为姪。 、 《仪礼·丧服传》-谓吾姑者,吾谓之姪。 、 《礼记·曲礼》。疏:“姪是妻之兄女。”-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继室以其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姪其从姑。 、 《国语·周语》。注:“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姪。”朱按,受姪称者,男女皆可通,而称人姪者,必妇人也。男子称兄弟之子曰从子。-则我皇妣大姜之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侄其从姑。
【组词】
侄少爷、 侄儿、 侄儿子、 侄哥、 表侄;内侄;世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