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6:08
“故山”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故乡的山,或者是指已经离开的家乡的山。它蕴含着对家乡的怀念和深切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故山”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表达深层次的乡愁时,仍然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历史学中,可能会更具体地指代某个特定的山脉或地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故山”更具体地指向山脉,而“故乡”等词则更泛指整个家乡地区。
“故山”这个词源自古汉语,其中的“故”字有旧、过去的意思,“山”则指山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表达乡愁的一个典型词汇。
在文化中,乡愁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许多诗人和文人墨客都曾用“故山”来表达他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在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时尤为强烈。
“故山”这个词往往能唤起人们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绿意盎然的山脉和温暖的家园。
个人在远离家乡时,可能会特别思念“故山”,这种情感在节日或特殊时刻会更加强烈。例如,一个人在海外工作时,可能会在春节时特别想念家乡的山和家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故山之巅,月华如练,照我归途。”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宁静的山脉,月光洒在山脊上,远处传来溪流的潺潺声,这样的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故山”的意境。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hometown mountains”或“native hills”来表达类似的情感。
“故山”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概念,更是情感上的一个寄托。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语言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1.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