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0:1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0:19:56
词汇“瀛国”是一个较为古典和文雅的词汇,通常用于指代遥远或神秘的国度,尤其是指海外的国度或岛国。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瀛国”字面意思是指海洋中的国家或岛国。其中,“瀛”字常与海洋相关,如“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岛),“国”则指国家或地区。
“瀛国”一词源于古代汉语,与海洋和岛屿的概念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和历史文献中仍保留其古典韵味。
在**传统文化中,“瀛国”常与神话和传说联系在一起,象征着遥远和神秘。在古代,人们对于海洋的认知有限,因此“瀛国”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瀛国”一词给人以遥远、神秘和梦幻的联想,常引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瀛国”可能用于形容那些遥远或难以到达的地方,如梦想中的旅行目的地或理想中的居住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梦回瀛国,海浪轻抚仙岛,星辰指引归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蔚蓝的海洋和遥远的岛屿,海浪声和海鸥的叫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
在其他语言中,如日语中的“日本”(にほん)或“ニッポン”(nippon),也有类似的海洋国家的意象,但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瀛国”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其古典和神秘的韵味使其在文学和历史叙述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瀛】
(形声。从水,嬴(yíng)声。本义:海)。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瀛,海也。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