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1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10:54
“入廪”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进入仓库。在古代,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学生进入学校学*,特别是指进入官方设立的学校,如国子监等。
在文学作品中,“入廪”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年轻人开始他的学术生涯,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教育或历史相关的专业领域,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古代教育体系。
“入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进入仓库,后来引申为进入学校学*。在古代*,官方设立的学校通常有仓库,用于存放书籍和教学用品,因此“入廪”逐渐与学联系起来。
在古代**,入廪是士子们追求功名的重要步骤。它不仅是个人的学术追求,也是家族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通过入廪,士子们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进而获得官职。
“入廪”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庄重和期待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士子们勤奋学*,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情景。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遇到“入廪”这个词,但我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经常遇到类似的表达,这让我对古代教育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少年入廪,
书声琅琅,志在青云。
想象一个古代学堂的画面,学生们整齐地坐在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授课,书声琅琅,这种场景与“入廪”紧密相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入学”或“就学”,但“入廪”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其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入廪”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这个词,让我对古代**的教育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在语言表达中更加丰富和准确。
1.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2.
【庠】
(形声。从广(yǎn),羊声。“广”与房屋有关。本义:古代地方学校)。
殷、周时的学校。
【引证】
《说文》-痒,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 《孟子·滕文公上》-殷曰序,周曰庠。 、 《尔雅·释官》-庠序,官也。 、 《礼记》。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