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9:5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9:54:28
炽火:字面意思是指炽热的火焰,通常用来形容火焰的强烈和旺盛。基本含义是指火焰燃烧得非常猛烈,具有强烈的能量和活力。
“炽火”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汉语,形容火焰的炽热和旺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不仅用于描述物理现象,还广泛用于比喻强烈的情感和状态。
在**文化中,“炽火”常与热情、活力和生命力联系在一起。例如,在传统节日如春节,人们常用“炽火”来形容烟花爆竹的壮观景象,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活力。
“炽火”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强烈的、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热情、活力和生命力,激发人们的斗志和创造力。在表达中,使用“炽火”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户外野营时亲眼目睹了篝火的炽火,那种强烈的火焰和温暖的感觉至今难忘。这种体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炽火”的含义和情感联想。
诗歌: 炽火在夜空中跳跃, 照亮了黑暗的角落。 心中的热情如火焰般燃烧, 驱散了寒冷和寂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篝火的画面,火焰跳跃、燃烧,发出噼啪声,带来温暖和光明。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的音乐,如《Firework》,来增强“炽火”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炽火”可以对应为“blazing fire”或“raging fire”,这些词汇同样强调火焰的炽热和旺盛。在不同文化中,火焰都象征着热情、活力和生命力,尽管具体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通过对“炽火”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还增强了我的情感联想和创造力。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炽火”,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1.
【炽】
(会意。从火,戠(zhí)声。本义:火旺)。
同本义。引申为凶猛,激烈;气焰高涨。
【引证】
《说文》-炽,盛也。 、 《考工记·钟氏》-三月而炽之。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环顾国内,贼氛方炽。
【组词】
炽火、 炽焰、 炽火、 炽腾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