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2:41
“而不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惯于某种事物或状态,以至于不再察觉或注意到它的存在。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惯成自然的状态,人们在这种状态下往往忽视了事物的本质或变化。
“*而不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惯和感知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人们*惯性忽视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因为惯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往往因为*惯了某些不良现象而忽视了它们的存在和影响,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保持警觉和敏感。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醒和反思。它让我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因为*惯而忽视了许多重要的事物,这种忽视可能会导致我们错过重要的信息或机会。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对家人的关心*而不察,直到有一次家人因病住院,我才深刻体会到他们的爱和付出。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的每一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流,*而不察,花开花落,谁解其中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繁忙的街道上行走,对周围的景色和声音而不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轻柔但略带忧伤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惯性的忽视和麻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 something for granted”,意指对某事视为理所当然,不再珍惜或注意。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常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身边的重要事物。
通过对“而不察”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惯对人们感知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保持敏感和警觉,不要因为*惯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
盖其事既为世所通行,又为人之~者。
1.
【习】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習,数飞也。 、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 晋·左思《咏史》-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