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4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40:55
曲颈甑(qū jǐng zèng)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古代的蒸馏器具。它的特点是颈部弯曲,用于连接蒸馏过程中的冷凝部分。这种器具在古代主要用于酿酒、制药等需要蒸馏的工艺中。
曲颈甑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曲颈”指的是弯曲的颈部,“甑”是一种古代的蒸煮器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于描述具有特定形状的蒸馏器具。
在**古代,曲颈甑是酿酒和制药工艺中的重要工具,它的使用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蒸馏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在现代,这个词汇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和专业领域中,成为了解古代工艺和文化的窗口。
曲颈甑这个词汇可能带给人一种古老、神秘和专业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古代社会的工艺水平。
在我的生活中,曲颈甑这个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书籍和专业文献中。它让我对古代的工艺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我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索欲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曲颈甑中,岁月蒸馏, 古酒香醇,时光凝结。 一缕青烟,穿越千年, 技艺传承,永恒不灭。
曲颈甑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古代工坊的场景,工匠们忙碌的身影,以及蒸馏过程中升起的袅袅青烟。听觉联想可能是古代工坊中忙碌的声音,如水声、火声和工具的碰撞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蒸馏器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状,但它们都承载着相似的工艺和文化意义。例如,在欧洲,类似的蒸馏器具可能被称为“alembic”,在阿拉伯文化中则有“al-anbiq”。
曲颈甑这个词汇虽然不太常见,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工艺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影响。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拓宽了我的文化视野。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颈】
(形声。从刀,巠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颈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颈,头茎也。 、 《荀子·荣辱》-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 、 《荀子·彊国》-譬之是犹欲寿而歾颈也。 、 《庄子·马蹄》-喜则交颈相靡。 、 《韩非子·五蠹》-折颈而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颈血溅大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伸颈,侧目。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抚其颈曰。
【组词】
颈血
3.
【甑】
(形声。从瓦,曾声。从瓦,表示是陶制品。本义: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甑,甗也。 、 《方言》五-甑,自关而东谓之甗,或谓之甑。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甄爨,以铁耕乎? 、 《后汉书·孟敏传》-荷甑堕地,不顾而去。 、 宋·陆游《杂题六首》-朝甑米空烹芋粥,夜缸油尽点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