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0:43
“恩怨了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恩惠和怨恨都已经了结或结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已经得到了结,不再有任何未了之事。
在文学作品中,“恩怨了了”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得到解决,如武侠小说中常见的仇家最终和解的情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或误会已经消除。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纠纷或冲突的最终解决。
“恩怨了了”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于人际关系和解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人际关系解决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因此“恩怨了了”体现了这种追求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纠纷时。
这个成语给人以平和、释然的感觉,联想到了结、和平和内心的宁静。它提醒人们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寻求和解和平衡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两个人之间的误会或矛盾得到了解决,可以说他们的恩怨了了。这个成语在描述和解的场景时非常贴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恩怨了了如风逝,心湖平静映月明。”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两个人握手言和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和谐的音乐或平静的海浪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ttle the score”或“clear the air”,但这些表达没有“恩怨了了”那么深刻的文化内涵。
“恩怨了了”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描述了人际关系的解决,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追求和谐与和解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1.
【恩】
(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恩,惠也。 、 《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 、 《韩非子·用人》-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
3. 【了】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4. 【了】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