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4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47:44
词汇“不肯”字面意思是指不愿意或不情愿去做某事。它表达了一种拒绝或抵抗的态度,通常用于描述某人对于某个请求、建议或命令的否定反应。
“不肯”由“不”和“肯”两个字组成。“不”表示否定,“肯”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愿意”。随着语言的发展,“不肯”逐渐固定为表示不愿意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不肯”常与坚持原则、自尊心强等性格特点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交往中,使用“不肯”可能被视为一种坚定或固执的表现。
“不肯”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阻碍或冲突。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固执、不合作或难以相处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朋友不肯分享他的秘密,这种情况下,“不肯”表达了一种保护隐私的态度。
在诗歌中,“不肯”可以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如:
风不肯停歇,
雨不肯离去,
我的心,也不肯平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紧闭嘴唇,摇头表示“不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坚定的“不”字声音。
在英语中,“不肯”可以对应为“unwilling”或“refuse to”。不同文化中,对于“不肯”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不肯”是一个表达否定意愿的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理解他人的态度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肯】
(会意。小篆字形从肉,从冎(guǎ)省。本义:着骨之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误作肯。-肎,骨间肉肎肎着也。 、 《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
【组词】
肯綮
假借为“可”。表示应允,同意。
【引证】
《战国策·赵策》-太后不肯。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留为小吏,不肯。
【组词】
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肯认、 肯可、 肯首、 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