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4:1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4:11:09
“振古如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古代那样振奋”,基本含义是指保持或恢复古代的活力和精神。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古代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在文学作品中,“振古如兹”常用来形容某种精神或传统的持久不衰,如在描述文化遗产或历史**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化研究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继承传统、发扬光大、古为今用 反义词:革故鼎新、弃旧图新、破旧立新
“振古如兹”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振古如兹,不亦宜乎?”原意是指古代的制度和精神应该被继承和发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强调对古代优秀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在**文化中,尊重和继承古代传统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振古如兹”在社会背景中强调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对这些传统的维护和发扬。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历史悠久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智慧和精神。它激发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
在教育领域,我经常鼓励学生振古如兹,学*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振古如兹,风华绝代,千年文化,薪火相传。”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的文物、建筑和服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乐、古诗朗诵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Tradition and Innovation”(传统与创新)来表达,强调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
“振古如兹”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强调了对古代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也鼓励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发扬这些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泰西治国之道,富强之原,非~也,盖自百年以来焉耳。(清·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
1.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2.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兹】
(形声。据《说文》,从艸,滋省声。本义:草木茂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兹,草木多益也。 、 《素问·五藏生成论》-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组词】
兹兹
年。
【引证】
《吕氏春秋》-今兹美禾,来兹美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