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8:29
“无针难引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如果没有针,就很难穿线。这个成语比喻没有必要的工具或条件,就难以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它强调了工具或条件在完成任务中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缺乏必要的条件或工具,导致事情难以进行。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即没有必要的资源或条件,再有能力的人也难以施展。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比如在工程、设计或科学研究中。
同义词:
反义词: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缝纫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工具或条件的情境中,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比喻表达。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准备工作和条件的重要性。它反映了人重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观念,即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须确保有必要的工具和条件。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困难的感觉,因为它强调了在没有必要条件下的无助。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在面对困难时,缺乏必要资源或工具的挫败感。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感到无针难引线,最终项目未能如期完成。
在诗歌中,可以将“无针难引线”融入到描述困境的诗句中:
梦想如线,现实如布,
无针难引,心绪如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空荡的缝纫桌上只有布料而没有针线,这种视觉形象强化了“无针难引线”的含义。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缝纫机没有针线时的空转声,这种声音也传达了无法进行工作的无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You can't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没有稻草就做不成砖),它传达了同样的意思,即没有必要的材料或条件,就无法完成任务。
“无针难引线”这个成语强调了工具和条件在完成任务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而且在专业领域也有其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在缺乏必要条件下的困境,以及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针】 (会意。从金,从十。最初用的竹针,写作“箴”,后来有了金属的针,写作“鍼”(针)。本义:缝衣的用具)。 同本义。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5.
【线】
(形声。从糸(mì),戔(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线,缕也。 、 《公羊传·僖公四年》-中国不绝如线。 、 《红楼梦》-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
【组词】
线儿提的、 毛线;丝线;缝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