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2:35
木讷(mù n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人的性格或行为显得迟钝、不善言辞、缺乏灵活性和机智。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不活跃,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给人一种呆板、不灵活的印象。
木讷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木”指木材,引申为僵硬、不灵活;“讷”指说话迟缓、不流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木讷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内敛和谦逊的价值观中。然而,在现代社会,更倾向于鼓励人们开放和善于表达。
木讷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深思熟虑的个体,有时也可能带有一点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暗示了社交能力的不足。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木讷的朋友或同事,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来表达自己。
在诗歌中,木讷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沉默的恋人,如:“她的爱如夜空中的星,虽木讷却深邃。”
木讷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或沉默的森林,听觉上可能与轻柔的风声或缓慢的流水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wkward”或“reserved”,但这些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情境与木讷有所不同。
木讷是一个描述性格特点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的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确和生动。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讷】
(会意。从言,从内。表示有话在肚里,难以说出来。本义:语言迟钝) 同本义。也作“呐”。
【引证】
《说文》。按,当为呐之或体。-讷,言难也。 、 《贾子道术》-论物明辨谓之辩,反辩为讷。 、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
【组词】
讷口、 讷涩、 讷直、 讷钝、 讷言
结结巴巴地说。
【引证】
《水浒全传》-只听得差拨口里讷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