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2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23:05
“宣武”一词通常指的是一个地名,源自**古代的行政区划。在历史上,宣武曾是北京的一个区名,位于北京市中心西南部,后来与西城区合并。字面意思上,“宣”可以理解为宣扬、宣布,而“武”则与武力、武士有关,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一个强调宣扬武力或武德的地方。
在文学中,“宣武”可能被用作背景设定,描述古代北京的政治、军事活动。在口语中,老北京人可能会用“宣武”来指代那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城市规划,“宣武”可能被用来讨论区域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宣武”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行政区划命名惯,结合了“宣”和“武”两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宣武区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最终与西城区合并。
在**文化中,“宣武”可能与军事、权力和历史紧密相关。作为北京的一个历史区域,宣武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是研究北京城市历史的重要窗口。
对于许多人来说,“宣武”可能唤起对老北京历史和文化的怀旧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城墙、繁忙的市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宣武区生活或旅行的记忆,这些经历可能会加深对这一地区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宣武”作为背景,描绘古代北京的繁华与沧桑:
宣武门前柳,春风十里柔。
古墙映斜阳,岁月悠悠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宣武区的古老建筑和街道,而音乐则可能选择古筝或二胡等传统乐器,营造出一种古典而沉静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历史地名可能会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和历史背景,例如在西方,可能会有类似“Fort Royal”(皇家堡垒)这样的地名。
通过对“宣武”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历史和文化意义,以及它在语言表达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一词汇不仅承载了历史信息,也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深度。
1.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