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2:45
“犄角之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阵势呈现出两个尖角相对的形状,比喻双方力量相当,形成对峙或对抗的局面。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军事或竞争中的对峙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犄角之势”常用于描述战争或冲突的场景,如《三国演义》中描述曹操与袁绍的对峙。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竞争或对立,如商业竞争、体育比赛等。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军事和战略分析中,这个成语被用来描述双方力量的均衡和对峙。
同义词:对峙、相持、僵持 反义词:和解、妥协、合作
同义词“对峙”和“相持”都强调双方力量的均衡和对立,但“犄角之势”更强调形状上的尖锐和对立的紧张感。反义词则表示对立的解决或和谐的状态。
“犄角之势”源自古代军事术语,最初用于描述战场上的阵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扩展到其他领域,但其核心意义——双方力量的对峙——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犄角之势”常与军事和战略相关联,反映了古代战争文化的影响。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政治和其他竞争性领域,体现了其在现代语境中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紧张、对立和竞争的联想。在使用时,它可以传达一种紧迫感和对抗的气氛,影响听者的情绪和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辩论赛中听到双方辩手形成了犄角之势,他们的观点尖锐对立,场面十分激烈。
在诗歌中,可以将“犄角之势”用于描述自然景观的对立美,如“山峰如犄角,云海相持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座山峰尖锐对立的景象,或者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的对峙。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和号角声,增强对立和紧张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tandoff”或“a deadlock”,都表示双方力量的对峙,但没有“犄角之势”那种形象的尖锐感。
“犄角之势”是一个富有形象和情感色彩的成语,它在描述对立和竞争的场景时非常有效。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形象表达的力量,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应用。
公子元列营于左殿,公子商人列营于朝门,相约为犄角之势。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在九龙江近海澄县地方的海口镇,结扎水营,以为~。”
1.
【犄】
牵制
【组词】
犄角之势
牛角或羊角对向的
【组词】
犄角子
2.
【角】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引证】
《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一角一散。 、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比试;竞争。
【引证】
《汉书·贾谊传》-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 、 《汉书·武帝纪》-作角抵戏。 、 《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肆射御角力。 、 《聊斋志异·促织》-日与子弟角。
【组词】
角试、 解力、 口角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