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23:0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02:01
“奸淫掳掠”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进行不正当的性行为、抢夺和抢劫,通常用来描述战争、暴乱或犯罪活动中的一种极端恶劣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奸淫掳掠”常用来描绘战争或暴乱中的混乱和残酷场面,如古代战争小说或历史记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些极端恶劣的行为或**。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判某些犯罪行为。
同义词:暴行、恶行、罪行 反义词:善行、美德、正义
“奸淫掳掠”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的每个字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描述战争中的暴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仍然是描述极端恶劣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奸淫掳掠”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强调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特别是在描述历史或战争时。它反映了社会对于保护无辜和维护正义的重视。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暴力、痛苦和苦难。它可能引发对于历史暴行的反思,以及对于现代社会中类似行为的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法律问题时。例如,在讨论历史上的战争罪行时,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行为的恶劣程度。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奸淫掳掠”作为一个强烈的象征,用来描绘黑暗和残酷的场景,增强作品的情感深度和冲击力。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战争或暴乱中的混乱场面,以及受害者的痛苦表情,从而强化“奸淫掳掠”这个词汇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实现,例如在英语中可以用“rape and pillage”来描述类似的行为。
“奸淫掳掠”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强烈的负面表达,用来描述极端恶劣的行为。它在文学、历史和法律讨论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反映了社会对于道德和正义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奸】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姦,私也。 、 《广雅》-姦,盗也。 、 《三苍》-在内曰姦,在外曰宄。 、 《国语·鲁语》-用轨之财者为姦。 、 《书·舜典》-寇贼姦宄。 、 《墨子·辞过》-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同邪)。 、 《商君书·开塞》-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 、 《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荡渨湋之姦咎兮。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姦。 、 《楚辞·招魂》。注:“恶也。”-多贼姦些。 、 张衡《西京赋》。注:“邪也。”-姦宄是防。 、 诸葛亮《出师表》-作奸犯科。 、 、 明·刘基《卖柑者言》-吏奸而不知禁。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奸人构陷。
【组词】
奸慝、 奸顽、 奸回、 奸智、 奸侠、 奸非、 奸利、 奸证、 奸钱、 奸事、 奸市、 奸宄
2.
【淫】
(形声。从水,侌(yín)声。本义:浸淫;浸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注:“随其脉理而浸渍也。”-淫,侵淫随理也。 、 《考工记·匠人》-善防者水淫之。 、 《淮南子·览冥》。注:“平地出水为淫水。”-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
3.
【掳】
俘获;抓获。
【引证】
司马光《涑水纪闻》-掳妇女小弱者七八万口。
【组词】
掳劫、 掳获
抢取;舞弊敛财。
【引证】
《儿女英雄传》-吃是吃饱了,掳是掳够了。
【组词】
掳抢、 掳夺、 掳嘴
4.
【掠】
(形声。从手,京声。本义:抢劫,夺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掠,夺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