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5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53:24
报亭:报亭是指一种小型零售设施,通常位于街道、广场或交通枢纽附近,用于出售报纸、杂志、彩票、电话卡等物品。它通常是一个小型的、开放式的亭子,有时也可能是封闭的,有售货员或自助服务。
报亭一词源于“报”(报纸)和“亭”(小亭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报亭的功能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只卖报纸,到后来增加了杂志、彩票等多种商品。
在许多城市,报亭是市民获取新闻和娱乐信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报亭的数量和重要性有所下降。
报亭常常让人联想到清晨的宁静、城市的喧嚣或是等待的时光。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或是对现代生活节奏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报亭可能是我们每天通勤路上的一部分,或是周末闲逛时的一个小停靠点。它见证了我们的日常习惯和城市变迁。
在诗歌中,报亭可以被描绘为一个时间的守望者,静静地见证着城市的日出日落和人们的来来往往。
报亭的视觉形象通常是简洁而实用的,而与之相关的听觉联想可能是报纸翻动的沙沙声或是硬币投入钱箱的叮当声。
在不同文化中,报亭的功能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欧洲,报亭可能更加艺术化和多功能化,而在亚洲,报亭可能更加商业化和实用化。
报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
2.
【亭】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引证】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 、 《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 《释名·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 晋·干宝《搜神记》-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组词】
亭邮、 亭民、 亭寺、 亭舍、 亭传、 亭置、 亭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