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3:02
“呼朋引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呼唤朋友,引导同类。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召唤朋友或同类的人来聚集在一起,通常用于描述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或兴趣而聚集的情景。
“呼朋引类”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社交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字面意义上的朋友聚集,还可以指代更广泛的社交活动。
在传统文化中,社交活动被视为重要的社会行为,因此“呼朋引类”这个成语在描述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时非常常见。它反映了人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的文化特点。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热情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温馨的社交场景和愉快的聚会氛围。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友谊和社交的积极思考和表达。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组织的一次生日聚会,朋友们的热情参与让整个活动充满了欢乐和温馨。
在诗歌中,可以将“呼朋引类”融入到描述自然美景和人们欢聚的场景中: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呼朋引类,共赏芳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户外野餐,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温馨的社交画面。音乐方面,可以选择轻快的旋律,如爵士乐,来增强这种欢聚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ather friends and like-minded people”,虽然不如“呼朋引类”这个成语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相似的社交聚集的概念。
“呼朋引类”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人们聚集的行为,还蕴含了友谊和社交的积极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理解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
丹士~,又去约了两三个帮手来做。
1.
【呼】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引证】
《说文》(外息,指呼气)-呼,外息也。 、 《书·大传》-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 《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
【组词】
呼哈、 呼噏、 呼息、 呼翕
2.
【朋】
(象形。本义: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
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
【引证】
《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3.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4.
【类】
(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 、 《韩非子·五蠹》-皆守株之类。 、 《荀子·王制》-无法者以类举。 、 、 《列子·仲尼》-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 《孟子·梁惠王上》-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