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7:20
词汇“[丕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丕扬”字面意思是指大力宣扬或推广。其中,“丕”意为大、伟大,“扬”意为宣扬、传播。结合起来,“丕扬”可以理解为广泛而有力地宣扬或推广某事物。
“丕扬”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较少见。
在古代,“丕扬”可能用于描述对儒家思想、道德规范等的广泛传播,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该词汇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可能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
在现代生活中,该词汇可能用于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强调对某种价值观或文化的推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丕扬,花开满园,文化传承,代代相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文人传播文化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庄重、悠扬的古典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promote widely”或“spread extensively”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丕扬”是一个具有文言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描述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时,仍具有一定的表达力。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丕】
(形声。从一,不声。本义: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丕,大也。 、 《汉书·匡衡传》-未丕扬先帝之盛功。 、 《后汉书·耿秉传》-太医令吉丕。 、 《左传·昭公三年》-昧旦丕显。 、 《书·大诰》-弼我丕丕基。
【组词】
丕变、 丕训、 丕烈、 丕业、 丕绩、 丕显、 丕丕基
2.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