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5:17
好高骛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追求过高而脱离实际的目标。其中,“好”表示喜好或追求,“高”和“远”分别指高远的目标,“骛”则是指奔驰或追求。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或过远的目标,往往因为目标不切实际而难以实现。
在文学作品中,好高骛远常用来形容那些理想主义者或梦想家,他们的目标虽然崇高,但往往因为缺乏实际操作性而难以达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不切实际、眼高手低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个人或组织的战略目标是否合理和可行。
同义词中,“眼高手低”强调的是能力和目标之间的不匹配,而“不切实际”和“理想主义”则更多地强调目标的不可行性。反义词则强调实际操作和现实考量。
好高骛远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在明清小说和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来批评那些追求不切实际目标的行为。
在文化中,好高骛远**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对立,后者强调的是适度和谐,反对极端和不切实际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考虑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
这个词汇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切实际和可能的失败。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设定宏大但难以实现的目标的人,或者是那些不断追求更高但最终失望的人。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设定一些看似宏大但实际操作性很差的项目目标,最终导致项目失败。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好高骛远的危害。
在诗歌中,可以将好高骛远融入描述一个梦想家的形象,如:
他心怀星辰,步履尘土, 好高骛远,梦碎无声。
视觉上,好高骛远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站在高山之巅,眺望远方但脚下无路的人。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吹过空旷山谷的声音,象征着孤独和空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aching for the stars”,虽然字面意义积极,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表示不切实际的追求。
好高骛远这个词汇在提醒我们设定目标时要考虑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避免因为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导致的失败和失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但是~,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3.
【骛】
(形声。从马,敄(wù)声。本义:纵横奔驰)。
同本义。泛指疾驰。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
【组词】
骛驰、 骛行、 骛神、 骛置、 骛骛
4.
【远】
(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引证】
《说文》-远,辽也。 、 《尔雅》-远,遐也。 、 《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屏之远方。 、 《礼记·中庸》-柔远人也。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左传·三十三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唐·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 《广东军务记》-极目远望。
【组词】
远行无急步、 远游之戒、 远招近揖、 远水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