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6:04
“乏嗣”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后代或子女。在传统**文化中,这个词通常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涉及到家族血脉的延续问题。
“乏嗣”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乏”意为缺乏,“嗣”指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的延续被视为极其重要的事情,因此“乏嗣”常常被看作是一种不幸或灾难。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淡化,但在某些传统观念较强的地区或家庭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乏嗣”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因为它触及到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和繁衍问题。在个人层面,可能会引起对家族未来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家族历史或个人生育计划时,可能会涉及到。例如,在家族聚会中,长辈可能会提及家族的“乏嗣”问题,表达对家族未来的关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家族乏嗣,唯有古树依旧,见证着时光的流逝。”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hildless”或“no offspring”,但这些词汇通常不带有**文化中那么强烈的家族延续观念。
“乏嗣”这个词在文化中承载了深厚的家族观念和传统价值观。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理解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
1.
【乏】
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引证】
《说文》。按,容也。从反正,推事。受矢者为正,避矢者为乏。-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 《左传·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 、 《仪礼·大射仪》-凡乏用革。 、 《仪礼·乡射礼》。注:“容谓之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乏参侯道。
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
2.
【嗣】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嗣,诸侯嗣国也。 、 《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 、 《书·舜典序》-将使嗣位。
【组词】
嗣王、 嗣君、 嗣主、 嗣位、 嗣皇、 嗣圣、 嗣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