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2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21:18
词汇“刻雾裁风”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表达。
“刻雾裁风”字面意思是指雕刻雾气,裁剪风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能够将无形的事物变得有形,或者形容人的艺术创作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后人根据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艺术创作的理想状态创造出来的。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并不罕见,但“刻雾裁风”作为一个固定的成语,其确切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需要进一步的语言学研究。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界的美常常被赋予深远的意义,而“刻雾裁风”这个成语正是体现了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崇高理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能够捕捉到自然界细微之美的艺术家,以及他们作品中蕴含的深邃意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欣赏一幅画或阅读一首诗时,用“刻雾裁风”来形容作者的技艺和作品的美感。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写:“笔下生花刻雾裁风,墨香四溢绘江山。”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艺术家在雾气缭绕的山间,手持画笔,仿佛在雕刻雾气,裁剪风声,这样的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听觉上的想象。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翻译传达相似的意境,如英文中的“sculpting mist and cutting wind”。
“刻雾裁风”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体现了*人对艺术和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提升语言的韵味和表达的深度。
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雾裁风好饥骨。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雾】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
【组词】
雾霭、 雾化、 雾沉沉、 雾合、 雾析、 雾岑、 雾会、 雾驳
比喻轻细的
【组词】
雾绡
3.
【裁】
(形声。从衣,(zāi)声。本义:裁制,剪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裁,制衣也。 、 《礼记·丧大记》。注:“犹制也。”-夷衾质杀之,裁犹冒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四学裁衣。 、 唐·韦应物《杂体》-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组词】
套裁;剪裁;对裁;裁衣
4.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1、刻雾裁风是对仗词语,其中刻指雕刻,雾是雾气,裁则有裁剪的意思,风是风的象征。整体理解为像雕刻雾气和裁剪风一样的技巧,象征着抽象且高超的艺术表现。
2、此成语使用了精确的意象,刻与雾、裁与风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复杂与简单、静与动的哲学互动。
3、刻雾裁风可以用于形容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的精湛技艺,也可引申至口才、修辞技巧的高超。
4、按照字面理解,刻与雾、裁与风分别反映出对自然力量的观察、引导与调节,是一种艺术的超越与升华表现。
5、用于形容某种境界或技艺的高超超脱,意味着对环境的理解和把控能力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地步。
1、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仿佛可以看到刻雾裁风的技艺,淡淡的雾气与飘逸的风被他处理得淋漓尽致。
2、她的演讲如同刻雾裁风,既有深刻的思考,又能抓住人心,言辞间流露出优雅的风度。
3、这首曲子真是刻雾裁风,乐音如轻烟般缥缈,令人沉醉。
4、他的诗歌如刻雾裁风,细腻入微,风格独具,给人深刻的审美体验。
5、在这场舞蹈中,表演者犹如刻雾裁风,宛若无重的存在,让人联想到轻盈的梦境。
1、刻雾裁风涉及到艺术表现中的对比与平衡,深入研究这一主题,可以提升我们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理解与鉴赏。
2、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也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细节与美感,追求高雅的生活态度与健康的文化修养。
3、从哲学角度思考,刻雾裁风不仅仅是艺术上的追求,还可以探讨人类与自然、内心与外界之间的关系。
4、这一成语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需要融合抽象与具体、精神与物质,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5、深入分析之下,可以了解艺术创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如同刻雾裁风一样,需需用心去雕琢。
风高不觉寒,其境似雕雾。
白芷清幽香,似或刻雾裁风。
调和无声,犹如刻雾裁风之境。
豪情万丈,书卷似刻雾裁风。
梦中景象,仿佛刻雾裁风,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