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8:15
卸责(xiè z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推卸责任或责任转移。它描述的是一个人或团体在面对责任或义务时,试图逃避或转嫁给他人,而不是承担应有的责任。
在不同的语境中,“卸责”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卸责”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卸”(解除、移除)和“责”(责任、义务)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卸”字常用于描述解除武装或卸下负担的动作,而“责”则一直指代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卸责”一词。
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卸责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它反映了个人或集体的道德标准和责任感。在强调集体主义和责任感的文化中,卸责可能会受到更严厉的批评。
“卸责”一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逃避、不诚实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可能引发人们对不公正和不诚信行为的反感。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目睹过同事在项目失败时试图卸责给其他人,这种行为破坏了团队的信任和合作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将“卸责”融入描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关系的微妙之处:
在责任的十字路口,
有人选择卸责,逃避光明的审判;
有人选择承担,背负黑暗的重量。
视觉上,“卸责”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试图从肩膀上卸下重担的画面。听觉上,它可能与指责和辩解的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卸责”可以对应为“shirk responsibility”或“pass the buck”。不同文化对卸责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应受谴责的行为。
通过对“卸责”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这个词在描述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对责任感和道德行为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卸责”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对不负责任行为的批评和不满。
1.
【卸】
(会意。从卩,从止,从午。卩(jié),像人形;止,息止;午,指马。合起来表示停车解马。本义:解马卸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卸,舍车解马也。 、 《广韵》-卸,卸马去鞍。 、 杜甫《携酒高亦同过用寒字》-空烦卸马鞍。
【组词】
卸车;卸鞍
2.
【责】
欠别人的财物 同: 债
【引证】
《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听称责以傅别。 、 《左传·昭公二十年》-薄敛已责。 、 《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博言负责数百万。 、 《书·金滕》-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 、 《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