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2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26:36
灾氛(zāi fē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灾难的气氛或氛围。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充满不幸、危险或灾难即将来临的感觉或环境。
在文学作品中,灾氛可能被用来营造紧张或不安的氛围,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某个地方或给人带来的不祥预感。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灾害管理,灾氛**可能指代即将发生的自然灾害的预兆或迹象。
灾氛由“灾”和“氛”两个字组成。“灾”字自古以来就指代灾难或不幸,而“氛”字则指气氛或氛围。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尤其是在描述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的语境中。
在文化中,人们往往对灾难有着深刻的敬畏和预防意识。灾氛**这个词反映了人们对灾难的敏感和对安全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被用来警示和预防可能发生的灾害。
灾氛这个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恐惧或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暴风雨前的宁静、地震前的异常现象或其他预示灾难的迹象。
在个人经历中,灾氛可能与某些特殊**相关,如亲身经历或目睹的自然灾害,或是从新闻报道中感受到的全球性灾难的氛围。
在诗歌中,灾氛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即将到来的灾难的氛围,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和戏剧性。
灾氛可能让人联想到乌云密布的天空、狂风暴雨的声音或是地震前的寂静。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灾难即将来临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灾难氛围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都是相似的,即预示或感受到灾难的气氛。
灾氛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工具,它能够准确地传达出灾难即将来临的紧张和不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灾氛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1.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
2.
【氛】
(形声。从气,分声。本义:凶气,古时迷信说法指预示吉凶的云气,多指凶气 )。
同本义。
【引证】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楚氛甚恶。 、 《国语·楚语》。注:“凶气为氛。”-台不过望氛祥。 、 《汉书·元帝纪》。注:“恶气也。”-氛邪岁增。 、 孙文《序》-环顾国内,贼氛方炽。
【组词】
氛慝,氛邪、 氛厉、 氛霓、 氛杂、 氛秽、 氛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