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0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03:48
刀锯鼎镬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各种烹饪和切割工具,通常用来比喻各种刑具或严厉的惩罚手段。
在文学作品中,刀锯鼎镬 常用来形容严酷的刑罚或极端的痛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历史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的刑罚制度。
刀锯鼎镬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刑罚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惩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描述极端痛苦或严酷环境时仍然有效。
在古代文化中,刑罚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刀锯鼎镬** 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法律和刑罚的重视,以及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态度。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恐惧和厌恶,因为它直接关联到痛苦和严酷的刑罚。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警示人们遵守法律,避免遭受极端的惩罚。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法律话题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比喻来描述严酷的现实。
在诗歌中,可以将 刀锯鼎镬 比喻为生活中的艰难挑战:
生活如刀锯鼎镬, 磨砺心志,锻造坚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刑具的残酷形象,如刀、锯、鼎、镬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刑罚的惨叫声或金属碰撞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包括描述严酷刑罚的词汇,如拉丁语中的 "cruciatus"(折磨)或英语中的 "torture"(酷刑)。
刀锯鼎镬 这个成语虽然源自古代,但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警示和比喻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刑罚制度,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遵守法律,避免遭受极端的惩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背景。
丽生自匿监门,待主然后出,犹不免鼎镬。
如果臣言虚谬,~,即加臣身。
1.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2.
【锯】
(形声。从金,居声。本义:析解木石等的齿形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锯,枪唐也。 、 《列女传·仁智》。据古史考曰,孟庄子作锯,又按鲁语,中刑用刀锯。-锯者所以治木也。 、 《墨子·备城门》-门者皆无得挟斧斤凿锯椎。
【组词】
手锯;电锯;拉锯;锯齿;锯梁
3.
【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引证】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组词】
鼎峙、 鼎铉、 鼎鼐
4.
【镬】
形如大盆,用以煮食物的铁器。
【引证】
《仪礼·少牢礼》-羊镬豕镬。 、 《周礼·大宗伯》。注:“烹饪器也。”-省牲镬。 、 《周礼·亨人》。注:“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掌共鼎镬。 、 《淮南子·说山》。注:“无足曰镬。”-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 、 《吕氏春秋·察今》-一镬之味。
【组词】
镬煮
指烹人的刑具。
【引证】
《汉书·刑法志》-有凿颠抽胁镬亨之刑。
【组词】
镬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