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4:18
制衡(zhì hé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相互制约达到平衡状态。基本含义是指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中,通过设立相互制约的机制或力量,以防止任何一方独大,确保整体系统的稳定和公平。
制衡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制衡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制”意味着控制或限制,“衡”意味着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描述权力结构和组织管理时。
在中华文化中,制衡的概念与“阴阳”和“五行”等哲学思想有关,强调事物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在现代社会,制衡机制被认为是民主和法治社会的基石。
制衡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和公正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有序的社会结构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个人生活中,制衡的概念可以应用于时间管理,比如工作和休闲的平衡,或者在人际关系中,通过相互尊重和理解来维持关系的稳定。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制衡”来描述自然界的力量平衡,如“风与树的制衡,绘出自然的和谐画卷”。
制衡可以联想到天平的图像,象征着公正和平衡。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稳定而有节奏的心跳声,代表生命的平衡。
在英语中,“check and balance”是制衡的对应词汇,同样强调通过相互制约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制衡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有助于理解政治和社会结构,还能指导个人在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通过对制衡的学*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复杂系统中寻求稳定和公正。
1.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
2.
【衡】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引证】
《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秋而载尝,夏而福衡。 、 《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衡,牛触,横大木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