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5:00
强音:在语音学中,“强音”通常指的是在一段话语中发音较为强烈、响亮的音节或单词。在音乐中,它可能指的是节奏中强调的部分,或者在和声中音量较大的音符。
“强音”一词源自拉丁语“accentus”,意为“加重”或“强调”。在语言学和音乐学中,这一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和细化,成为分析语音和音乐的重要工具。
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强音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强音通常与重音节相关,而在某些亚洲语言中,如日语,强音的概念更多与音调变化相关。
强音往往与力量、强调和重要性相关联。在听觉上,它能够吸引注意力,传达强烈的情感或信息。
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强音来帮助学生区分重要的词汇和概念,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能会使用强音来突出某些词语,增强诗歌的节奏和情感深度。
强音可以让人联想到强烈的视觉图像,如雷鸣或爆炸,以及听觉上的冲击,如鼓声或号角。
在不同语言中,强音的定义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汉语中,强音更多与声调相关,而在英语中,它与重音节相关。
强音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语言学和音乐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对强音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强】
强制,强迫。
【引证】
《考工记·梓人》-强饮强食。 、 《左传·文公十年》-三君皆将强死。
【组词】
强匄、 强媒硬保、 强劝架、 强邀、 强风情、 强为、 强起
劝勉。
【引证】
《周礼·司谏》。注:“犹劝也。”-强之。 、 《孟子》-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