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6:03
外交邮袋(Diplomatic Bag)是指由外交使团使用的密封包裹,用于传递官方文件、通信和其他物品。这种邮袋享有特殊的国际法律保护,通常不允许接受检查、扣押或没收,以确保外交通信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外交邮袋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1年)正式确立了外交邮袋的法律地位和保护措施。
在国际关系中,外交邮袋是维护国家间通信安全和机密性的重要工具。它体现了国际法对国家主权和外交特权的尊重。
外交邮袋可能让人联想到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秘密性,以及国家间微妙的权力平衡。
在个人经历中,外交邮袋可能与国际会议、外交谈判或国际法律事务相关,涉及保密和专业性的工作环境。
在诗歌中,外交邮袋可以被比喻为“沉默的信使,穿越国界的守护者”。
在不同文化中,外交邮袋的概念和法律保护大致相同,因为它是基于国际法的普遍原则。
外交邮袋是国际法和外交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体现了国家间的相互尊重,也是维护国际通信安全的关键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外交邮袋的含义和重要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国际关系和法律术语的精确性。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
3.
【邮】
(会意。从邑垂。垂,边郵;邑,城邑。“邮”,从邑,由声。本义:古地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邮亭,邮乡,在今陕西西安府高陵县。-邮,左冯翊高陵,从邑,由声。
4.
【袋】
(形声。从衣,代声。本义:有口的盛器,囊属。也指衣袋) 同本义。
【引证】
《南史·羊鸦仁传》-羊骨杂他骨,作五袋盛之。
【组词】
网袋;塑料袋;旅行袋;工具袋;子弹袋;烟叶袋;水泥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