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1:04
减速带:减速带是一种设置在道路上的凸起结构,旨在强制车辆减速通过,以提高交通安全。它通常由橡胶或混凝土制成,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形状多为长条形或波浪形。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减速带可能被用作隐喻,象征生活中的障碍或需要谨慎对待的阶段。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减速带”来形容某个情况或需要放慢节奏或谨慎处理。 专业领域**:在交通工程和城市规划领域,减速带是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用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义词:减速丘、减速路障、减速隆起 反义词:加速带(比喻意义上的加速因素)
减速带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中叶,随着汽车交通的普及和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减速带逐渐成为道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材料也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改进。
在现代社会,减速带被广泛应用于学校、住宅区、商业区等地方,以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它体现了社会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减速带可能让人联想到谨慎、安全和对规则的遵守。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和细节。
在日常生活中,减速带是常见的交通设施。例如,每次开车经过学校区域时,都会注意到减速带的设置,提醒自己要减速慢行,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在诗歌中,减速带可以被比喻为生活中的挑战:
生活之路,起伏不定, 减速带横卧,提醒我慢行。 每一次颠簸,都是成长的印记, 在谨慎中前行,安全抵达彼岸。
减速带的视觉形象通常是长条形的凸起,颜色可能为黄色或白色,以提高可见性。在听觉上,车辆经过减速带时会发出特有的“咔嗒”声,提醒驾驶员减速。
在不同国家,减速带的名称和设计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功能和目的基本一致,都是为了提高交通安全。
减速带作为一个实用的交通设施,不仅在物理上起到减速作用,也在文化和心理层面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减速带可以作为一个生动的比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速】
(形声。从辵(chuò),束声。本义:速度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速,疾也。 、 《周礼·考工记·总目》-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