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7:38
“压寨官人”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民间传说。字面意思是指在山寨中担任官职的人,通常指的是在山贼或土匪团伙中担任领导或管理职务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压寨官人”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山寨生活或江湖故事的情节中,用以指代那些在非法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民俗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研究古代社会结构或民间组织。
“压寨官人”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对山寨组织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研究中仍然可以见到。
在**古代社会,山寨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们通常由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组成,如逃犯、流民等。在这些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如“压寨官人”,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影响力。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神秘和冒险的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江湖的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它也可能引发对古代社会结构和法律制度的一些思考。
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更多体现在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例如,在撰写关于古代江湖故事的小说时,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的角色。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风呼啸过林梢,压寨官人夜巡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山寨的画面,其中一位威严的压寨官人站在高处,俯瞰着他的部下。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鼓声或山林间的风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组织和角色在各种文化中都有出现,如欧洲中世纪的强盗领主或日本的武士浪人。
“压寨官人”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有一定的价值。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压】
2.
【寨】
(形声。从木,赛省声。本义:防卫所用的木栅)。
同本义。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军已近寨。 、 、
3.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